桃金娘的花。
團團簇簇的綠葉里,一顆顆紅的紫的小果被長梗托著,煞是誘人,摘一顆放入口中,自有一股香甜味道留唇齒間,這便是海南山野隨處可見的桃金娘。
明代正德《瓊臺志》中對其記載為:“倒粘子,野生,花如芍藥,而皮潰可膠,可代為柿油,東坡名曰海漆子,可釀酒。逋逃匿野者食之,又名逃軍糧?!睋?jù)此看來,桃金娘之名應(yīng)該是逃軍糧音誤所來。那么,蘇軾又為何會給這種野果取名呢?
1097年農(nóng)歷五月,蘇軾取道廣西藤州前往海南,沿途看到桃金娘花開,寫下了“自藤至儋,野花夾道,如芍藥而小,紅鮮可愛,樸藪叢生,土人云‘倒粘子花也’。”
到了儋州,不久桃金娘也熟了,蘇軾吃了幾顆,發(fā)現(xiàn)“殊甘美”,而中間的細核要是咬破了還頗有苦澀。他甚至還得知“童兒食之,或大便難通?!碧K軾還發(fā)現(xiàn),當(dāng)時海南沒有柿子,當(dāng)?shù)厝税烟医鹉锏钠兿陆?,然后揉成膠,來代替柿膠。
蘇軾不僅僅是一位“吃貨”,對藥理也上心,他發(fā)現(xiàn)用酒來蒸桃金娘的嫩葉,然后烘干成粉末,再弄成藥丸,有止痢、健胃、清熱等功效。于是蘇軾就以治病的名義,將這東西送酒每天吃上一百多顆,治好了自己“小便白膠,大腑滑”的毛病。
得知桃金娘是良藥,為使后人能知其藥效,于是蘇軾給桃金娘取別名為海漆,并寫了文章《海漆錄》,“以貽好事君子”。至明代還有詩人用海漆之名,如明代陳繗所寫“林椰葉老無窮碧,海漆花嬌別樣紅?!鼻宕詠?,以海漆指代桃金娘則罕見。
桃金娘。
(編輯:陳德文)